见《中医方药学》。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
疝之俗称。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七。详疝条。
见佛教经《四分律》。指月经,详该条。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丁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眼之俗称。详该条。
书名。1卷。旧题宋·薛古愚撰,撰年不详。本书论述女科调经及胎产诸证,有歌诀、问答、论证及立方等内容。书中载有“东垣曰”字样,似非宋人所撰。现北京图书馆存明崇祯己巳(1629年)抄本。
见得宜本草条。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高,指上部。如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越,升散、涌吐。指病所在上的病证可用升散或涌吐方法治疗,如实热风痰,壅遏上焦,用瓜蒂散。
出《吴普本草》。为雷丸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茅膏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