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同名骨。长方形,左右二块构合,支撑鼻背。
病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之际。属于暑温、暑风、暑痉、暑厥范围。暑热之邪由口鼻而入,先在阳明气分。临床以发病急,病情变化大,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惊厥,昏迷等为主症。在恢复期和后遗症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四。即十奇散,见该条。
三焦的主要功能之一。决渎,指疏通水道。《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通调水道、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全赖其气化作用,并与肾、脾、肺、膀胱等器官协同完成。三焦的气化,又靠命门原
【介绍】:见滑寿条。
医论著作。3卷。清·孟今氏撰于1902年。本书旨在阐述医治医界弊病的医法,故题名为《医医医》。作者分别指出历代统治者不重视医药,有些患者骄奢淫逸,重财轻命,有的医生不学无术,误人性命的时弊,颇多精辟的
证名。指心痛而兼悬荡感觉者。多因水饮或寒邪内留,气机上逆所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金匮要略心典》:“诸逆,该痰饮、客气而言。心悬痛,谓
卒,突然:厥,昏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病证,多由气血逆乱,阴阳严重失调所致。《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
病名。指疔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又名泥鳅痈,泥鳅疔。症为一指通肿,形如泥鳅,色紫焮热,痛连肘臂。证治见指疔条。
指小儿心神受到拂逆而致的精神神经症状。《古今医统》:“小儿随其心性,不可触逆;凡有所爱之物,不可强直取之。心神所好,若不遂欲,心气解散,神逐物近,不食不言,神昏如醉,四肢垂軃,状如中恶者,称为物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