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辨证求是

辨证求是

综合性医书。5卷。清邹承禧撰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卷1妇儿例,卷2真字例,卷3风暑例,卷4古人转手例,卷5考订药味机窍、新方药窍等内容。作者撰写此书,参阅医籍文献不下数百种,并附张仲景叶天士戴原礼李东垣等案例,涉及内、妇、儿等科证治内容,结合作者心得,“随验随记”。现存咸丰元年(1851年)春回堂刊本。

猜你喜欢

  • 牛黄醒消丸

    即犀黄丸,见该条。

  • 清肝明目

    清肝热与养肝阴的药物组合,治疗肝热盛导致肝阴亏而生眼疾的方法。清肝热如白菊花、夏枯草、白芍、冬桑叶之类;养肝阴如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蕤仁、酸枣仁之类。但这两类药中,多半既有清肝又有养阴作用,故也有

  • 决渎之官

    指三焦。因其有疏通水道的作用,故名。《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参见三焦主决渎条。

  • 忧气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忧气,则不可极作,暮卧不安席。”参见七气、九气条。

  • 是蚝的异体字。参见蚝壳条。

  • 因其重而减之

    治法。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重,指病邪内结的里实证。减,减少、减轻。指用泻下或其他攻削的治法,使里实证得以减除。例如因实热燥结的便秘腹痛,用承气汤之类攻下;腹中瘀血结块,用破瘀消癥的方药攻削,使之

  • 四象金匮秘方

    医方书。朝鲜族李济马编。成书于1940年。分内外二篇。内篇论述了内、外、五官科病症的治疗。外篇论述妇儿科疾病的治疗,附奇异疾病30种,附方20首。

  • 臑骨

    骨名。即肱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臑骨,即肩下肘上之骨也。”

  • 悲哭

    见《儒门事亲》。小儿啼哭,弥日不休,而面容惨淡,声气哽塞,双目泫然者。《证治准绳·幼科》:“悲哭者,肺之声,泪者,肝之液。”因儿情志有所挫伤,或乳母怒火遗热于肝,肝火犯肺,故令悲哭而声泪俱下。

  • 薄贴

    见《千金翼方》卷二十三。①膏药之古称。考中医外科所用膏药有两型:一为布背,药厚而且大,俗称大膏药。一为纸背,药薄而且小,俗称小膏药。薄贴专指小膏药而言,多用以覆盖创面者。②广义的薄贴包括膏药、油膏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