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乌风者,初病亦与绿风之证不异,但头痛而不旋晕,眼前常见乌花,日久瞳变乌滞浑红之色。”(《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即乌风内障。详该条。
见《本草品汇精要》。即青皮,详该条。
见《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我国历来有不少医生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的。出身于这类医学世家的医生称为世医。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与偃月侵睛同。详该条。
书名。1卷。清·刘吉人撰。刘氏认为在需要调理的慢性病中,“内有伏邪为病者,十居六七,其本脏自生之病,不兼内伏六淫,十仅三四”(见自序)。书中分别阐述伏燥、伏寒、伏风、伏湿、伏暑、伏热的证治较详。此书有
病证名。见《医学集成》卷二。即酒齇鼻。详该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因小肠有病引起的水肿,为小儿浮肿的一种类型。由于小肠热郁,水湿内停,湿热相搏,注入下焦所致。临床症状为浮肿,小腹急满。治宜清热利湿,用导赤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