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少阴经筋病候

足少阴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仲秋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其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病在此者,主痫瘛及痉,在外者不能俛,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俛,阴病者不能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在内者熨引饮药,此筋折纽,纽发数甚者死不治。名曰仲秋痹也。”热者勿用燔针。

猜你喜欢

  • 命门之火

    简称命火,亦即肾阳。是生命本元之火,寓于肾阴之中,是性机能和生殖能力的根本。与人身的生长、发育、衰老有密切关系。还能温养五脏六腑,脏腑得命火的温养,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尤其是脾胃需有命门火的温煦,才能

  • ①遗留不清。《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②失禁。《素问·咳论》:“咳而遗矢。”《灵枢·九针论》:“膀胱不约为遗溺。”

  • 红茶花

    见《分类草药性》。为山茶花之别名,详该条。

  • 病证名。指腹内结块,坚硬不能移动者。《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癥者,由寒温失节,致府藏之气虚弱,而食饮不消,聚结在内染渐生长块段,盘牢不移动者,是癥也,言其形状,可徵验也。若积引岁月,人即柴瘦,腹

  • 气郁脘痛

    病证名。指气机郁滞所致的胃脘痛。《类证治裁》卷六:“气郁脘痛,必攻刺胀满。”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故又称肝胃气痛。症见胃脘胀痛,痛常游走,连及两胁,嗳气频繁,嘈杂吐酸等。《医林绳墨》卷

  • 胎赤

    见《证治准绳·幼科》初生儿头面肢体皮肤发赤,多因胎中感受热毒所致。治宜清热和血用清热解毒汤。如小儿出生之初,由于皮肤娇嫩,骤与外界接触,出现鲜红色斑者,数天后可自行消退,不必药治。

  • 拭口

    新生儿保健法。出《千金要方》。《医宗金鉴》卷五十:“拭口,婴儿初生,须用软棉裹指,拭净口中不洁。继以燕脂蘸茶清,擦口舌齿颊之间,则不使一切口病生矣。”

  • 涎唾

    涎与唾的合称。俗称口水。详涎、唾条。

  • 鸡距子

    见《苏沈良方》。为枳椇子之别名,详该条。

  • 唇疡

    出许慎《说文解字》。即唇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