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内者内治,外者外治。”简称外治,或名外取。外治法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内经》时代已有较系统的针灸疗法以及膏贴、烟熏等,尤为
病名。痛同消。即三消。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详三消条。
古诊法。详十度条。
见《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为黄藤之别名,详该条。
出《延年方》。为牛蒡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药用植物目录》。为大飞扬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目偏视。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仲衡,江西人。学儒,兼通医。曾在灵寿、霍山等地做官,为人治病,不计报酬。著有《石亭医案》、《岐黄奥旨》、《太素脉诀》等书,皆佚。
病证名。见《喉科心法》卷上:“还食风,生于关内左右,并无小瘰,亦不浮肿。”类似咽后壁淋巴泡增生。
【介绍】:见江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