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解颅眼白多

解颅眼白多

病证名。小儿解颅黑睛少,白睛多,伴有头大,颅缝开解,囟大筋青等症状者。见于脑积水。《小儿药证直诀》:“儿本虚怯,由胎气不成,则神不足,目中白睛多,其颅即解,面色白,此皆难养,……又肾气不足,则下窜。”治宜补肾地黄丸主之。参见解颅条。

猜你喜欢

  • 玄武汤

    即真武汤,见该条。

  • 油甘子虫瘿

    见《广东中草药》。即油柑虫节,详该条。

  • 肾虚证

    指肾气、肾阴、肾阳不足所致的各种证候。《脉经》卷二:“肾虚,……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圣济总录》卷五十一:“肾虚,论曰肾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虚弱,则足少阴之经不利,故其证

  • 引手

    疮‘疡辨脓方法之一。又名应指。《疡科心得集》卷上:“用手按之,手起而即复者有脓,手起而不复者无脓,此即为引手。”

  • 舒筋散

    《世医得效方》卷三方。又名舒筋三圣散。延胡索、官桂、当归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下。治血滞腰痛及挫闪;并治寒腿痛,或口眼斜,左急右缓,血脉受邪者。或加牛膝、桃仁、续断亦可。《证治准绳》亦有

  • 马蓟

    出《范汪方》。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 头风散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即头风摩散,见该条。

  • 铁色草

    见《本草纲目》。为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 先补后攻

    指先补虚后攻邪的治法。用于需攻下而体虚不堪攻的病证。如肝硬化腹水,需逐水而体虚,可先用补益法培补正气,后用逐水药泻水。

  • 呕家

    指常发呕吐疾患的病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详呕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