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
即健脾。详该条。
即健脾。详该条。
【介绍】:元代药学家。著《日用本草》八卷。
见诸病源候论条。
即疫疠之气。见疠、戾气各条。
经脉名。即足少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少阴脉:系于内腂(踝)外廉,穿腨,出(腘)中央,上穿脊之□廉,系于肾,夹(挟)舌。〔是动则病〕:(喝)(喝)如喘,坐而起则目膜如毋见,心如县(悬)病饥,气不足,
病名。《外科大成》卷二:“为其管盘绕于肛也。”即环肛漏。参见该条。
【介绍】:参见刘翰条。
元代医官职称。医学提举司主管官员之一,始设于1288年(至元二十五年),官阶从六品。
病名。指疔之一。出《医宗金鉴》卷六十八。又名泥鳅痈,泥鳅疔。症为一指通肿,形如泥鳅,色紫焮热,痛连肘臂。证治见指疔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髓孔,即腰俞,见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