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突起睛高。详该条。
《幼科发挥》卷一方。黄连五钱,朱砂二钱半,胆南星一钱,甘遂三分。为末,粟米糊与猪心血杵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灯心煎汤送下,日一、夜三服。治小儿发搐,日久不愈,一月一发,或一月再发,病成痫者。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见《疡医大全》卷七。即神化丹,见该条。
【介绍】:见王宏翰条。
与阳相对的一类事物或性质。参见阳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①指以小便浑浊不清为主症的疾患。见《医学正传·便浊遗精》。又称溺浊。浊而色白者为白浊,浊而有血色赤者为赤浊,赤浊实即尿血。有虚实之辨。实症多因痰湿或湿热下注膀胱所致;虚症有中气下陷、阴虚火动、下
病名。见《中国外科学大纲》卷下。即鹤膝风。详该条。
病名。清·佚名《眼科统秘》:“目忽然赤肿难开,乃是天行时气透目所伤,一人传于一家,致使羞明涩痛。”即天行赤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