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麻科合璧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七:“心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即舌衄。详该条。
以皮肤改变为主要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其中自发性的多为稳定性病理改变,故称“循经性皮肤病”;诱发性的多属于一过性反应,故称“可见性循经反应带”。《灵枢·经脉》:“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实则节弛肘废,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称胎前白带。在正常情况下,孕后白带较平时可稍为增加。如超出正常现象,则为病态。多因孕后脾虚运化失职,或胞虚寒冷,寒湿凝滞,伤及冲带二脉,以致白带量多。治宜健脾固摄。方
指髂骨的髂翼部分。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羌活、黄芩、陈皮、前胡、猪苓、甘草、知母。水煎服。治太阳疟,腰痛头痛且重,遍身骨痛,小便短赤,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热止,汗出难已。如口渴,即兼阳明,宜倍知母,加麦门冬
见《本草纲目》。为乳香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即瓜蒂漏的别称。见该条。
舌苔色黄而暗晦,主阳热亢盛。
病证名。指火盛犯肺引起的咳嗽。又称火热嗽、火咳。《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火嗽,火热嗽也。其脉洪数,必兼面赤,烦渴引饮,有声痰少。或由肺家积热,宜清肺饮;或由伤寒潮热,痰盛,胸胁痛,宜柴胡枳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