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
古病名。指肌肉似有虫在蠕动的感觉。多因风邪伤卫,卫气不通,阳气内鼓所致。常可伴有脏腑气血的其他见证。《素问·调经论》:“血气未并,五脏安定,肌肉蠕动,命曰微风。”
见《本草纲目》。为南沙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三。又称中暑眩晕。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属缺乳范畴。参见该条。
【生卒】:十七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右陶。槜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人。因见当时痧胀等疾疫流行,而疗法不多,乃根据儿科诊治痧疹之理,采集前人有关经验,撰成《痧胀玉衡》一书(1675年刊行),论述
疟疾之一。指三阴疟疟邪游溢他经而成。《症因脉治·游疟》:“游疟之症,先起三疟,后又加一发,连发二日,只停一日,如少阴经子午卯酉日之疟,至明日辰戌丑未又加一发,此少阴之疟,余邪游入太阴;又如辰戍丑未之疟
见《药材学》。即橘核,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鹿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