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寒血崩

虚寒血崩

病证名。由于心气不足,或劳役、饮食不节,或过服寒凉之药所致。症见血崩不止,脐下如水浸凉,恶寒不已,所下白带白滑,或如屋漏水,时有鲜血而不多。本病较为少见。治法丁香研细末,黄酒食前送服;或用丁香百粒,酒煎服亦可。又阿胶25克,熟艾5克,干姜5克,水煎冲阿胶服之。或以益智仁炒,研细末,淡盐汤调服

猜你喜欢

  • 保婴金镜录

    儿科著作。1卷。明代作品,撰人不详,薛己注。约刊于16世纪中期。本书首载儿科面部色诊诊法并治验30余则,次述小儿指纹诊法并治验10余则,末附儿科常用方剂60余首。本书收入《薛氏医案二十四种》中。

  • 揉大脚趾法

    小儿推拿方法。《针灸大成·诸穴治法》:“惊,揉大脚趾,捏中脚趾爪甲少许。”

  • 目肿胀

    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为多种眼病常见的证候。包括胞睑肿胀,白睛肿胀,目珠周围肿胀等。参见有关条。

  • 土高丽参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 蜜煎方

    见《伤寒论》。即蜜煎导,见该条。

  • 接脊

    经外奇穴名。出《太平圣惠方》。别名接骨。位于背部中线,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小儿痢疾,脱肛,癫痫,消化不良等。斜刺0.5~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柴胡养营汤

    《温疫论》卷上方。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天花粉、知母。加姜、枣,水煎服。治温病下后,重亡津液,里症未尽,而表有余热者。

  • 马蜞

    出《本草经集注》。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

  • 便痈

    病名。①即血疝。见《儒门事亲》卷四。《证治准绳·杂病》:“血疝,其状如黄瓜在小腹两傍、横骨两端约中,俗云便痈,得于春夏重感大燠,劳于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治宜和血散瘀为主。可

  • 济生桔梗汤

    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二。即桔梗汤第三方,见桔梗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