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黄芪二钱,苍术、陈皮各一钱半,人参、白术、白芍药、猪苓、泽泻各一钱,羌活七分,升麻、甘草各五分,当归、独活、黄柏各三分,柴胡、神曲、木香、麻黄、草豆蔻、黄连各二分。为
①泛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②指脾气。脾气主升,脾虚下陷可发生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用补益中气的方法治疗,补益中气就是补脾和升提下陷的脾气。③运气术语。指中见之
见《草药手册》。为排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KI8。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属足少阴肾经。阴蹻之郄穴。位于内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中点直上2寸,再向前0.5寸处,当胫骨内侧缘的后方。本穴与复溜同高,其前后关系,参阅复溜条。布有小腿内
即猥退风。见《医学纲目》卷十。《万病回春·中风》:“腲腿风者,半身不遂,失音不语也。”参见猥退风条。
见平乐郭氏正骨法条。
【生卒】:1196~1280【介绍】:金元时针灸学家。字汉卿,后改名默,字子声。后人有称为太师者。广平肥乡(今河北肥乡)人。在蔡州(今河南汝南)遇名医李浩,学习铜人针法,学成后回到原籍,从事医疗和教授
药物配伍的七情之一。出《神农本草经》。指单用一味药,以起应有的效能。如甘草汤、独参汤等。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胎前霍乱。多因孕期贪凉饮冷,饮食不洁,感受秽浊之邪,以致卒然发作,腹中绞痛,上吐下泻等。《叶氏女科证治》:“妊娠霍乱,或邪在上胃脘,则当心痛而吐多;邪在下胃脘,则
药物学著作。13卷。明·贾九如撰,李延昰补论。约刊于1644年。卷首诸论系李延昰所补,计有本草论(简史)、君臣佐使论、药有真伪论及药论。卷1为药母及辨药八法;卷2~13共收药148种,分为气、血、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