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药蒻(ruò 弱)

药蒻(ruò 弱)

出《开宝重定本草》。又名蒻头。为天南星科植物魔芋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的块茎。分布广西、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甘肃、陕西等地,多为栽培。辛,温,有毒。化痰散结,行瘀消肿。①治痰嗽积滞疟疾瘰疬经闭,近用于治癌肿,脑瘤。煎服:9~15克,须久煎3小时后服。②治跌打损伤痈肿疔疮丹毒,毒蛇咬伤,烧、烫伤。醋磨涂或煮熟捣敷。内服过量或煎煮时间不足,均易引起中毒,表现为舌、咽喉灼热、痒痛、肿大。本品含魔芋甘露聚糖(Konjacmannan)约50%,蛋白质30%,淀粉以及葡萄糖、甘露糖、果糖、蔗糖等。魔芋甘露聚糖对贲门癌、结肠癌细胞代谢有干扰作用。温浸液对动物有乙酰胆碱样作用(扩张末梢血管、兴奋肠管)。

猜你喜欢

  • 三焦胀

    胀病之一。《灵枢·胀论》:“三焦胀者,气满于皮肤中,轻轻然而不坚。”《奇效良方·胀满》:“若其不升降,痞结胸中,三焦相混,大小便不通,卒然胀满,脉来沉伏,为三焦胀也。又有虚实之分,虚者皮肤壳壳然而坚,

  • 冻耳

    病名。系指冬时耳冻疮。《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六:“夫冻耳者,由肌肉虚软之人,冬时触冒于寒,为风冷所折,则令耳赤痒痛,或即成疮。因其风寒所伤,故谓之冻耳也。”

  • 痘证吐蛔

    病证名。见《幼幼集成》卷六。“伤寒吐蛔,责之胃寒。痘证吐蛔,责之里热。由热毒拂郁于里,又不能食,虫无所养,但闻食臭,即涌出者,宜黄连止蛔汤。”

  • 灸痨

    经外奇穴名。《针灸资生经》引《集效》:“灸劳法:……令身正直,用草子,男左女右,自脚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上至曲大纹处截断,却得此草自鼻尖量,从头正中至脊,以草尽处用墨点记;别用草一条,令病人自然合口,

  • 伤寒杂病心法集解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 三痟

    病名。痛同消。即三消。见《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详三消条。

  • 口气

    口腔发出的臭气。见《普济方》五十八卷口门。口臭多属消化不良,或有龋齿,或口腔不洁;口出酸臭气,为胃有宿食;口出臭秽气,为胃热;口出腐臭气,多为内有溃烂疮疡。

  • 张静庵

    【介绍】:见张世贤条。

  • 噤黄

    黄病二十八候之一。《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心脾二藏有瘀热所为。心主于舌,脾之络脉,出于舌下,若身面发黄,舌下大脉起青黑色,舌噤强不能语,名为噤黄也。”参见黄疸有关条。

  • 涩肠止泻

    收涩法之一。治疗大便滑泄的方法。如泻痢日久,大便不能控制,或便脓血不净,血色暗红,脱肛不收,腹痛喜温喜按,脉迟弱,用真人养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