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虫之一。出《诸病源候论》卷五十。即姜片虫。见姜片虫病条。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脾恶湿,故病多体重,困倦多睡,不思饮食,泄泻。热证则目内黄,尿黄。口疮口臭,烦易饥,宜泻脾胃蕴热,用泻黄散。寒湿困脾,脘腹胀满,泛恶欲吐,食纳减少,消化不良,苔白脉缓。宜芳香化湿,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见《中药材手册》。为石决明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清·刘甫斋《妇科三字经》:“产时血去太多,经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忽然口噤昏倒,角弓反张,此名风闭。”治详产后痉风条。②闷瘄之一。麻疹在出疹的时候,复感风邪,汗孔闭塞,疹出不透。症见洒淅恶寒,
自我按摩方法名。拇指屈曲,置于食指根部,然后其余四指屈曲,将拇指握在掌内。《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两手当屈,两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为两手握固。”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总穴条。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妇人患淋症同时夹有带下。多因房劳过度,心火妄动,脾肾俱虚,湿热下注所致。症见排尿刺痛不利,尿色多黄,淋沥不宣,小腹或胀,腰痛,并见带下量多,连绵不断等。治宜清热利湿为
指针治热病的五十九个主要穴位。《灵枢·热病》:“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五指间各一,凡八痏;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旁三分各三,凡六痏;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痏;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