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瘖

舌瘖

病名。又名舌缓。“瘖,不能言也”(《说文》)。指发音器官可出声,但不能形成语言者。《证治准绳,幼科》:“若咽喉声音如故,而舌不能转运语言,则为舌瘖。”又《医学纲目》卷十:“舌瘖,乃中风舌不能转运之类,但舌本不能转运语言,而咽喉声音则如故也。”包括暴病热病后的失音、中风后失音及部分先天性发音困难者。治宜审证求因,辨证用药,如属中风失音者,治宜祛风豁痰。可选用小续命汤温胆汤等加胆星僵蚕全蝎石菖蒲等。久病多血虚风动。症见舌强不能言、形体消瘦。治宜补益气血。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

猜你喜欢

  • 耐惊菜

    见《救荒本草》。为节节花之别名。详该条。

  • 肉疽

    病名。泛指阴疽。《灵枢·利节真邪》:“有此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为脓。无热则为肉疽。”

  • 章吉老

    【介绍】:见章迪条。

  • 肠澼下血

    病证名。指肠澼(痢疾古称)所致的便血。《脾胃论·肠澼下血论》:“肠澼者,为水谷与血另作一泒,如桶涌出也。”详痢疾、血痢条。

  • 火中

    类中风之一,见《医宗必读·类中风》,又名中火。《医学心悟·类中风》:“一曰火中……良由将息失宜,心火暴盛,肾水虚衰,不能制之。”症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言语不出,口眼歪斜,瘫痪,面赤,烦渴,便秘等。心

  • 东医

    朝鲜、越南等国对中医的称谓。远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医学与朝鲜、越南等国家的医学已相互交流。十七世纪初,朝鲜出版的一部医学巨著取名《东医宝鉴》。目前在朝鲜和越南等国,都设有东医研究机构。

  • 舌疔

    病名。《医宗金鉴》卷六十六:“舌疔舌上生紫皰,其形如豆寒热憎。”由心脾火毒所致者,症见舌生紫皰,其形如豆,坚硬而疼痛,并兼发热恶寒。初起宜泻火解毒,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或外擦紫雪散,或噙化

  • 椿木皮

    出《新修本草》。即椿白皮,详该条。

  • ①五音之一。肝者角,其音调畅中正,长而直。②五不女之一。详五不女条。③古时用兽角制成的杯罐作拔罐工具,故名。据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五十二病方》载:“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

  • 蟛蜞盖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水胡满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