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千日疮。详该条。
方书名。1卷。宋·董汲撰。约成书于11世纪末。原书共载医方100余首,于明代失传。今本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者,仅存40余方。本书系作者为行旅急病者所提供的简易验方。分为斑疹、痰证、霍乱
出《诸病源候论》卷十八。五疳之一。详五疳条。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下赤候。指从阴道流出淡红似血非血的粘液,淋沥连绵不断,称为赤带。多因忧思积伤心脾,肝郁火炽,灼伤冲任带脉所致。治宜扶脾气、清肝火。方用清肝止淋汤(《傅青主女科》:
见女科、产后编条。
腹部的俗称。《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此人肚中寒。”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七针耳前发际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针灸大成》指为颊车穴,今从此说。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妇人屡孕屡堕,故名。参见滑胎条。
肾气通行的道路。《素问·水热穴论》:“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也。”
见伤寒六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