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北宋医家。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曾注解《圣济经》。
病名。《疡医准绳》卷二:“虎须疔生于唇下。”证治同人中疔。
【介绍】:明代医生。字启云。松江(今上海)人。少年落拓不羁,父节之,有医名,督学甚严。名医沈虚明视其才,悉授其术,乃精小儿医。其治小儿病审证精细,时以小儿医独夸江南。
指皮肤枯涩失去润泽。为精血枯涸的一种表现。《素问·阴阳别论》:“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踹。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书名。1卷。清·刘序鹓撰,潘诚增订。刊于1853年。本书共记述32种咽喉、舌牙病证的辨证及治法。
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表现在生理上,阳生于阴,阴生于阳的互根,机能与物质的转换;病理上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
见《药材学》。即蒲黄,详该条。
五代时官名。五代时无医疗机构的设置,仅设此职以掌管医事。
出《广雅》。为荸荠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朱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