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虚不安

胎虚不安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指孕妇素体虚弱,孕后气血不足,而致胎虚不安。宜补脾益气养血安胎。以胎元饮为主。若心气虚者,症见烦躁心悸失眠,用归脾汤;若肝肾阴虚者,症见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耳鸣,腰膝痠软,宜调补肝肾,用左归饮,或固阴煎;若脾肾阳虚,症见腹胀肠鸣泄泻,倦怠畏寒带下清稀,肢冷,宜温阳健脾,养血安胎,用秘元煎,或菟丝煎;若气血俱虚者,宜补气养血,用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

猜你喜欢

  • 百合病

    病名。情志病之一。《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

  • 屈肘仰掌位

    针灸体位名。见坐位条。

  • 气交变大论篇

    《素问》篇名。本篇论述了天地阴阳和五运六气的消长胜负关系,以及由于这些关系所造成的天地万物之间的灾害情况,古人认为可从五运的德、化、政、令的正常功能和它的太过不及的反常变化,结合星辰的出现,说明这种环

  • 屋漏脉

    七怪脉之一。脉搏很久才跳动一次,且间歇时间不匀,如屋漏滴水之状。

  • 眼科入门

    见中国医学入门丛书条。

  • 上党人参

    见《本经逢原》。即常参,详该条。

  • 寒厥

    厥证之一。指因阳衰阴盛所致四肢逆冷的病证。一名冷厥、阴厥。《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药症宜忌》:“阴厥即寒厥。其证四肢厥逆,身冷面青;踡卧,手指爪青黯,腹痛,大便溏,或完谷不化,小便

  • 胡满蔃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大茶药根之别名,详该条。

  • 营分

    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介于气分与血分之间者为营分。营是血中之气,营气内通于心,病邪传至营分,显示正气不支,邪气深入,威胁心包,影响神志,甚则涉及厥阴肝经。参见营分证条。

  • 沍(hù 护)耳

    病名。见《冯氏锦囊秘录》卷六。聤耳的别名。系指脓耳耳内流脓腐臭者。又叫内耳疳臭。名称各异,总由积热上壅或风水入耳所致。久病可致耳聋。参见聤耳、耳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