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之俗称。在耳孔之底,系传导声音之重要器官。参见耳及皮膜条。
痰证之一。一名食积痰。《东医宝鉴》卷二:“食痰即食积痰也。因饮食不消,或挟瘀血,遂成窠囊,多为癖块痞满。宜青礞石丸、黄瓜蒌丸、正传加味二陈汤。”参见食积痰、痰证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珠儿参,详该条。
【介绍】:见李调条。
古代对妊娠二月胚胎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二月名始膏。”
病名。多由时病热毒不清引起。《重楼玉钥续编》:“舌根生痈,红而且肿。”甚至连喉肿痛。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可选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舌痈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天南星、木香。为粗末,加生姜,水煎服。治昏迷痰塞,牙紧似中风,经治余痰未平者。
指鼻中隔。实际由三骨组成,即鼻软骨、筛骨正中板、犂骨。
见《东北动物药》。即瓦楞子,详该条。
见《仙传外科集验方》。即冲和膏,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