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肺经气阴两虚而引起的发热。多由久病、热病后期,余热恋肺,以致肺经气阴两伤,津液被耗。其症夜热晓凉,多涎善唾,消瘦,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甚或声音嘶哑。治宜益肺养阴,保元
病名。出《脉经》。指崩下之血为青色者,临床极少见。治疗参见血崩条。
出《素问·刺热篇》等篇。指脊柱骨的分节。
即上臂。又名胎膊、肐膊。《伤科补要》卷一:“臂者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一名曰肱,俗名肐(胳)膊。”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草药手册》。为照山白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朱丹山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人参养胃汤,见该条。
全舌纯黄,微干少津。伤寒传至阳明府,寒邪已化火,胃有实热,津液受灼。可见大热大渴、谵语等证,宜白虎汤,服至黄苔渐退。如杂病里证见此舌者,是脏腑皆热极、宜酌用三黄承气之类(见《辨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