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生于腰胯间的石疽。详石疽条。
病证名。见明·岳甫嘉《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篇》。多因经期感寒所致。症见经行时周身疼痛,手足麻痹,寒热,头痛目眩等。治宜辛温解表为主。方用五积散之类。
病名。见《外科枢要》卷三。多因劳伤肺气,复被外邪所袭而成。瘤体软,皮色如常,无寒无热,随喜怒而增大或缩小。治宜益肺调气,化痰散结。用通气散坚丸。
①与膜通。《灵枢·邪客》:“地有林木,人有募筋。”详膜条。②募穴。《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详募穴条。
出《本草图经》。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普济本事方》。即风府。见该条。
见《黑龙江省主要野生药用植物的鉴别及中草药新制剂》。为绒背蓟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尘埃入目。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野木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