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现代实用中药》。即人中黄,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芸苔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冲疽①。见该条。
刺法。指入针得气后,用大指、次指捏住针头,用中指侧压针身使之成弯弓之状,以使气行的办法。《针灸问对》:“下针至地,复出人部,补泻务待气至,如欲上行,将大指次指捻住针头,不得转动,却用中指将针腰轻轻按之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雷公藤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字百亨。山西稷山人。1341~1368年(至正年间)任平阳路(今山西临汾)医学教授。子权继其业。
病名。又称伏气温病。《伤寒论·平脉法》:“师曰:伏气之病,以意候之,……假令旧有伏气,当须脉之。”成无己注:“冬时感寒,伏藏于经中,不即发者,谓之伏气。”(见《注解伤寒论》)伏气之说源出《内经》。如《
出《神灸经纶》。即颊车。见该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顶门痈。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