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原因、病因。《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见《广州植物志》。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天池,见该条。
证名。《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一云油汗,即粘汗也。”详汗出如油条。
《疡科选粹》卷七方。黄连、黄柏各三两,赤小豆、绿豆粉各一两,紫草、寒水石、漏芦各七钱。为末,香油调搽患处,日三次。治热疮遍发,脓血赤烂;及火丹,或如火烧。
见《类证治裁》卷七。即归芍异功汤作散剂。治证同。见归芍异功汤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水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见黄体端《女科秘方》。即滑胎。详该条。
证名。指两足软弱,行走时收引无力,举步艰难。《灵枢·经脉》:“虚则足不收,胫枯,取之所别也。”《素问·藏气法时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多因脾肾气虚,精血不足所致。本证
见清·员从云《产科一得》。指临产时的五种注意事项。即一要审时,二要饮食,三要戒喧,四要设法助其力量,五要安顿胞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