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鬲,否鬲之意。因气血俱病,否鬲不通,而致半身不遂。《素问·大奇论》:“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心脉小坚急,皆鬲偏枯。”《类经·脉色类》:“胃气既伤,血脉又病,故上下否鬲,半身偏枯也。”
喻气血上湧,充满脉内。多因怒气太过,厥逆之气上行所致。《素问·疏五过论》:“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介绍】:见顾氏医镜条。
见阴郄条。
见《医说》。指指缝中因搔痒,成疮,血溅出不止者。
即温针灸,见该条。
病名。《备急千金要方》卷五:“肠痫之为病,不动摇。”参痫条。
川贝母、浙贝母的简称,各详该条。
【介绍】:见张从正条。
病证名。见《串雅内编》。小儿舌上起白泡一粒,名舌笋,因妨碍吮乳,故令啼哭不止。宜以鲜生地取汁,涂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