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素问

素问

又名《黄帝内经素问》,为《内经》组成部分之一。原书九卷,共81篇(魏晋以后只存8卷)。唐·王冰补注释此书时,改为24卷,并补入七篇“大论”,但仍缺刺法论、本病论二篇,经北宋林亿等校注后,成为今存的《素问》。本书包括人体解剖生理(脏象经络等)、病因、病理、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养生以及人与自然、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和运气学说等多方面内容,较系统地反映了秦汉以前我国医学的成就,特别是以朴素的辩证法为指导思想,综括了医学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素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现有多种刊印本。

猜你喜欢

  • 艾子

    出《本草图经》。为食茱萸之别名,详该条。

  • 食不欲杂

    指在同一时间内,不要进食品种过多的食物,以防某些食物之间有排斥、制约等不良反应,或影响食物吸收效果。见《备急千金要方》引王熙之语:“食不欲杂,杂则或有所犯,有所犯者,或有所伤,或当时虽无灾苦,积久为人

  • 呕血

    病证名。出《素问·厥论》。指血因呕吐而出,有多至盈盆倾碗者。常因恼怒、过劳及伤于酒色所致。亦有因暴怒伤肝,气火上逆者,兼见胸胁疼痛,心烦不宁,少寐多梦。甚者可见惊狂骂詈,不辨亲疏。舌质红,脉多弦数。治

  • 血分寒

    详血寒条。

  • 气虚喘

    病证名。见《证治汇补》卷五。又名气虚喘逆。指肺气或元气不足所致的气喘。《症因脉治》卷二:“气虚喘逆之因,或本元素虚,或大病后、大劳后,失于调养,或过服克削,元气大伤,则气虚喘逆之症作矣。”症见身倦懒怯

  • 葶枣散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炒葶苈。为末,每服二钱,大枣十枚煎汤调下。治肺痿,喘急面浮者。

  • 程锦霞

    【介绍】:参见程衍道条。

  • 冷风嗽

    病证名。指受风冷即发喘嗽。《万病回春》卷四:“冷风嗽者,遇风冷即发痰多喘嗽是也。”治宜三拗汤、五拗汤等。参见咳嗽条。

  • 黄占

    见《种福堂公选良方》。为黄蜡之别名,详蜂蜡条。

  • 幼科良方

    见医方全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