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虚的络脉。《素问·调经论》:“不足则视其虚经。”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多因气滞血瘀或血寒凝泣,以致月经来时多含血块。血瘀者,症见小腹痛不可忍而拒按,宜化瘀调经,用延胡索20克,蒲黄15克,五灵脂15克,共为细面,每服10克,酒调服。若寒凝者,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门为供给四方宾客及士族患病所需药品和食物而设立的机构。
即孙络。《素问·调经论》:“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见孙络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病证名。出《周礼》。瘙痒疥疮一类疾病的总称。
开窍法之一种,又称豁痰醒脑。治疗痰证神昏的方法。分热痰、寒痰两种。热痰症见痰盛气粗、神昏谵语、身热烦躁、舌红苔黄,用牛黄丸、至宝丹。寒痰症见痰涎壅盛、神昏不省、面色青白、手足冷、脉沉,用苏合香丸。
【介绍】:见夏子益条。
见《甘肃中药手册》。即核桃楸皮,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