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肿满之一。属寒属虚,主要由于患儿脾肾虚弱,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化水,以致水邪停留,外泛作肿,内停作胀。《幼幼集成》:“阴水肿,身不热,口不渴,身冷怯寒,二便自调。”脾虚宜健脾利水,用茯苓导水
【介绍】:见廖润鸿条。
气功功法。一种练呼为主的呼吸锻炼功法。出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咽皆出气也。”即通过口呼结合默念嘘、呵、呼、咽、吹、唏字音,以调
即刺血疗法。见该条。
【介绍】:清医家。原名鹤琴,字赐君。四川温江人。博学深思,涉猎天文地理,医药术数,为人治病每获奇效。撰有《伤寒读本》4卷,多宗《伤寒来苏集》,并补以《金匮要略》方而成。又潜心考订,删繁正讹,撰《玉函读
【生卒】:十五世纪中至十六世纪初【介绍】:明代官吏兼医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人。因父病而学医,成化二十年(一说弘治年间)举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并在宦余为人治病,常有良效。卒年78岁。他根据古代本草
古病名。指胃气败绝,当不能食,而反能食的危重病证。多因病进或药误所致。《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
病名。指位于丹田处的痈。《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丹田隐隐而痛者,三瞧疽也。上肉微起者,三膲痈也。”由湿热遇寒凝结而成。证为寒热往来,二便秘涩。治法见小肠痈条。
经脉名。即手太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臂泰阴脉:循筋上兼(廉),以奏(凑)臑内,出夜(腋)内兼(廉),之心。其病:心痛,心烦而意(噫)。诸病此物者,皆久(灸)臂泰(太)阴脉。”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