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眼科术语。系指患眼视力严重减退,尚存光感。《秘传眼科龙木论》:“……眼内翳状如青白色,盖定瞳人,犹辨三光,可令金针拨之。”详犹见三光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即蛭食,详该条。
即齿痕舌。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即脉痿。《医宗必读·痿》:“心痿者,脉痿也。”详脉痿条。
旧病名。亦名儿捧母心。见清·陈莲舫《女科秘诀大全》。相当于臂位分娩,儿两臂上举。属难产的一种。古人从现象观察,误以为儿捧母心以致难产,故名。
出《脾胃论》。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编注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明甫。祖籍安徽,迁居到江苏武进。精于医术,尤其长于用药,曾任太医院医官。后来隐居民间,行医六十年,治病效果较好。著有《外科宗要》,已佚。
出《本草纲目》。即炮制。清·张仲岩著《修事指南》,专论药物炮制方法。详炮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