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程琎

程琎

【介绍】:

参见程玠条。

猜你喜欢

  • 五裁

    裁,节制。指疾病时对五味的节制。《灵枢·九针论》:“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等。

  • 薄贴

    见《千金翼方》卷二十三。①膏药之古称。考中医外科所用膏药有两型:一为布背,药厚而且大,俗称大膏药。一为纸背,药薄而且小,俗称小膏药。薄贴专指小膏药而言,多用以覆盖创面者。②广义的薄贴包括膏药、油膏及以

  • 脾咳

    病名。①指咳则右胁下引及肩背痛,动则咳剧者。《素问·咳论》:“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治用升麻汤。如脾胃积热者,用栀连二陈汤;脾虚痰湿者,用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

  • 脉法解

    见医学粹精条。

  • 虫蛔痨

    病证名。出明·缪存济《识病捷法》。指肠寄生虫病(如蛔虫、钩虫等),久而不愈,肌肉消瘦,嗜异,腹部胀大而青筋贯于小腹者。治以理虚驱虫,攻补兼施为主,如理中安蛔汤加减。

  • 脾俞

    经穴名。代号BL20。出《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脾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部为外侧支;

  • 儿科醒

    书名。1卷。清·芝屿樵客撰,撰年不详。本书除将儿科疾病分别按表、里、寒、热、虚、实论证外,并有辨惊风之误一文,认为古无惊风之名,所谓惊风乃“大惊猝恐”等十病;次为小儿不可饿论及治痘、治疹二论。现有《珍

  • 皮热

    指皮肤有发热感觉。多由阴虚或阳盛所致。《中藏经·寒热论》:“皮热而燥者,阴不足,……皮热而热者,阳盛也。”若仅局部热痛,须防疮痈。《灵枢·上膈》:“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 阳中伏阴

    脉阴阳相乘相伏之象。如寸部虽见浮滑而长的阳脉,但有时夹有沉涩而短的阴脉,故称。《难经·二十难》:“脉虽时沉涩而短,此谓阳中伏阴也。”

  • 小晕药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赤胫散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