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原机启微》。指黑睛所生条状白翳细如丝缕。参见翳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方书名,见《隋书·经籍志》。12卷,东晋·陈延之撰,约撰于公元4世纪初。本书早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中。
见《陕西中草药》。为松萝之别名,详该条。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煨大黄、黄芪、炒牛蒡子、牡蛎(盐泥裹烧)、金银花各五两,炙甘草二两,没药、乳香、栝蒌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渣,疮在上者食后服,疮在下者食前服。治恶疮。
指水湿影响脾阳运化功能的病变。与脾虚湿困的病机稍有差异,但主要证候大致相同。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脾虚是发病的关键。治宜健脾为主,结合燥湿。湿困脾阳,湿是发病的关键,治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齐医生。曾任太医、尚药典御等职。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见陆氏三世医验条。
见《中草药通讯》(1):34,1972。为仙鹤草根芽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