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石榴疽

石榴疽

病名。指肘尖上生疽状如石榴者。出《外科正宗》卷四。多因少阳相火湿热相搏而成。初起一点黄粟小皰,根渐增大,色红坚硬,肿如覆碗,皮破翻出如重叠石榴子,疼痛难忍,身发寒热。初起宜服蟾酥丸,次服菊花清燥汤;烦躁热胜者,服护心散外治:早期宜艾灸九壮,贴蟾酥并用万应膏盖之,红肿处敷冲和膏;破溃后,用菊花蕊煎汤洗之,次以菊花烧灰存性,加轻粉少许外用。余参见有头疽溃疡各条。

猜你喜欢

  • 黄花大远志

    见《草药手册》。为黄花倒水莲之别名,详该条。

  • 难乳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指小儿不能吮乳。《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难乳有二:一者儿初生,客风邪热中脐,流入心脾之经,即令舌厚唇燥而急,口不能乘乳,故乳而不能咂饮也。二者儿初生时,拭掠口中秽血

  • 鼻道

    见《医学入门》。即鼻隧。详该条。

  • 怢(tū 突)慄

    恶寒战栗。《素问·风论》:“故使人佚栗而不能食。”

  • 金义孙

    【介绍】:明代医生。履贯不详。曾任内医院医官,与全循义合辑《针灸择日编集》一卷(见闻人耆年《备急灸法》)。

  • 湿热痿

    痿证之一。见《医学纲目》卷十七。由于湿热伤筋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证见腿足痿软、微肿,或足趾麻木,伴有身重胸闷,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 气瘤

    病名。见《外科枢要》卷三。多因劳伤肺气,复被外邪所袭而成。瘤体软,皮色如常,无寒无热,随喜怒而增大或缩小。治宜益肺调气,化痰散结。用通气散坚丸。

  • 白氏外经

    书名。见《汉书·艺文志》。已佚。

  • 痰血

    证名。指痰唾中带有血液。《不居集》卷十三:“痰血,咳咯唾皆有之,兼带血屑血丝血点是也。”详痰涎血、咳血、咯血、唾血条。

  • 土高丽参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