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气下陷。详该条。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燥气偏胜出现干燥的病理。燥气太过则耗伤津液,出现口鼻干燥、皮肤皱裂、毛发不荣、干咳无痰、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状。
见《药材生产手册》。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
出《外台秘要》。为黄明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西汉时医家。临菑(今山东临淄)人,是淳于意的弟子。
书名。附针灸治疗法。承淡安注解,朱襄君参订。承氏参考多种《伤寒论》注本及有关著作,对仲景原文采取提要、注解、小结的形式予以详析,并就六经病证条文补充针灸疗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试用中西汇通的理论注释经义
见《证治要诀类方》卷四。即肾气丸,见该条。
病名。即痔的别称。详该条。
凛冽的寒水。《素问·刺法论》:“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
病名。生于下颏部的湿疮。出《洞天奥旨》卷十三。由口津下流,浸渍日久所致。小儿多见患处湿烂,浸淫成疮。内服燥津丹,外用制津丹搽之。相当于口周围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