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七
见《云南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植物志》。为羽叶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阳明大肠经。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即青羊参,详该条。
皮肤针之一种。因针柄一端集针五枚形如梅花,故名。参见皮肤针条。
见《中药志》。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邪热犯肺或积热伤肺所致的咳嗽。《外台秘要》卷九:“热嗽者,年少力壮,体气充满,将息伤热,积热所成,故致热嗽。”《圣济总录·咳嗽门》:“热嗽之状,嗽而少涎。由邪热熏于上焦,客于肺经,使津液内燥,
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之六。系将拨落之晶状体,压置于玻璃体前下份近锯齿缘球壁处,直至退开拨针,晶状体亦不再上浮为止。《目经大成》卷二:“障虽拨落,开手自能上去,必加力掉下,又放上来,务期上而不高,下而到底
见国医百家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指午时。《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参见十二时条。
病名。指疔之生于唇棱偏里者。《医宗金鉴》卷六十五:“反唇疔发唇里棱。”初起形如粟米,色紫坚硬。肿甚麻痒木痛,寒热交作,烦闷作呕,甚则令唇外翻。详唇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