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环维黄杨星D

环维黄杨星D

【英文名】CYCLOVIROBUXINUM D
【来源】本品为黄杨科植物小叶黄杨Buxus microphylla Sieb.et Zucc.var.sinica Rehd.et Wils.及其同属植物中提取精制所得。
【性状】本品为无色针状结晶;无臭,味苦。
本品在氯仿中易溶,在甲醇或乙醇中溶解,在丙酮中略溶,在水中微溶。
熔点本品的熔点为219~222℃,熔融时同时分解(附录ⅦC)。
【鉴别】(1)取本品约5mg,加冰醋酸溶液(1→20) 1ml使溶解,加碘化铋钾试液 1~2滴,即生成红棕色沉淀。
(2)取本品约5mg,加乙醇1ml与硫酸2ml,即显橙红色。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30ml溶解后,加醋酐 1ml与结晶紫指示液 1~2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纯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 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20.12mg的环维黄杨星 D(C26H46N2O)。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环维黄杨星 D(C26H46N2O)不得少于99.0%。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心痛,脉结代;冠心病、心律失常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mg,一日2~3次。
【贮藏】遮光,密闭。
【制剂】黄杨宁片
【摘录】《中国药典》

猜你喜欢

  • 五苦六辛

    指五脏宜用苦剂,六府宜用辛剂。《儒门事亲》卷十四:“……五苦者,五脏为里属阴,宜用苦剂,谓酸苦涌泄为阴;六府为表属阳,宜用辛剂,谓辛甘发散为阳,此其义也。”联系临床实际,这种说法有一定指导意义。

  • 产科

    古代医学十三科之一。元代分医学为十三科,产科专门治疗妇女疾病,相当于现在的妇产科。参见十三科条。

  • 热气霍乱

    病名。见《病因脉治·霍乱》。即热霍乱。详该条。

  • 肾痨

    病名。即肾劳。详该条。《慎柔五书》卷四以虫在于肾则成肾痨。治以千金散等方。

  • 少商

    ①经穴名。代号LU11。出《灵枢·本输》。别名鬼信。属手太阴肺经。井(木)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处。布有来自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形成的末梢神经网和指掌

  • 油子叶

    见《生草药手册》。为乌桕叶之别名,详该条。

  • 耳聋

    病证名。出《五十二病方·阴阳十一脉灸经》。系指主观感觉或客观检查均示听力有不同程度障碍者。先天、后天、外感、内伤及老年等皆可致耳聋。卒然而聋者,谓之暴聋,其症多属实症;听力逐渐减退者,谓之久聋,其症多

  • 髋侠

    指髂骨的髂翼部分。

  • 白花白头翁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毛大丁草根之别名,详该条。

  • 肝郁胁痛

    证名。指气机郁结所致的胁痛。多由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气阻络痹所致。《金匮翼·胁痛统论》:“肝郁胁痛者,悲哀恼怒,郁伤肝气,两胁骨疼痛,筋脉拘急,腰脚重滞者是也。”甚则可见胁痛难忍,或胁腋牵痛,烦躁易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