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艾条灸,见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目偏视。详该条。
见《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卷五十四。即清脾汤第一方,见清脾汤条。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状如鱼脬、气胀、白睛浮壅。多因热邪壅遏于肺,气机不得宣畅所致。“此症气轮肿起,不紫不赤,或水红,或白色,状若鱼胞”(《审视瑶函》)。严重者,白睛肿胀,高出黑睛。宜泻肺
见《药材学》。为相思子之别名,详该条。
东汉时医官职称。为太医监之下属官职,计2名。其职责是管理药物。
【介绍】:见潘楫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三。即酒刺、粉刺。详各该条。
见《中药炮制学》。为儿茶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引起喘嗽痰鸣的涎液。《东医宝鉴》:“顽涎者,脾肺所出也。涎则流溢于咽喉,如水鸡之声,喘嗽烦闷。”治宜豁痰降逆。用涤痰汤、三子养亲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