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鸢尾之别名。②出《本草崇原》。为萹蓄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指黑睛生翳,时发时愈,经常反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如翳非障,或圆或缺,痛则见之,不痛则隐,来去无时,聚散不一,因谓之浮萍。”即聚开障。详该条。
出《肘后备急方》。即痘疮。详该条。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四十二号旅象方。贝母二钱,姜黄一钱,细辛、橘红各八分,青皮、厚朴各七分,荆芥六分,乌药五分。水煎,冲砂仁末五分,微冷服。治头痛痧,痰气壅塞,痛入脑髓,发晕沉重。《杂病源流犀烛》
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六。腰骨即腰椎。因跌打、坠撞所伤。局部肿胀、疼痛,折处压痛明显,畸形、活动受限,甚则坐、立、行步受限,严重者损及脊髓,出现下肢麻痹及瘫痪。治疗参见背脊骨折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多因产后气血骤虚,风寒乘虚侵袭,入于经络;或因产耗伤气血,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而致。症见四肢筋脉拘挛;若风寒侵袭,兼见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等。治宜养血祛风。方用荆防四物汤(四
见《广州植物志》。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字嘉言。南昌(今江西南昌)人。跟随韩隐庵学医,初授《素问》诸书,精导引术,善于用药和饮食疗法,治病效果较好。遇有传染病流行时,他购贮药物,于居处构一舍,名“来安堂”,诸药饵饮食,无
练功方法名。见杜自明《中医正骨经验概述》。并足站立,两手叉腰,屈髋膝跷足,迅速蹬出后再收回,左右交替往复。适用于膝部陈伤。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一作腹。指腹部胀满不适,或腹部胀大。《诸病源候论·腹胀候》:“腹胀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阳气外虚,受风冷邪气,风冷,阴气也。冷积于府藏之间不散,与脾气相壅,虚则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