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岳甫嘉条。
①古病名。指因房劳汗出,风邪乘袭的病症。《素问·风论》:“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内风》:“新房室竟,取风,为内风。其状恶风,汗流粘衣被,此其候也,大补黄芪汤。”②指肝风。与外风
骨名。又名预颅,即颅。指头部骨骼,由脑颅骨与面颅骨构成。
二十四节气之一。《灵枢·九针论》:“左胁应春分。”古人喻人之形体与节气相应。左胁在节气与春分相应。
伤食之一。见《东医宝鉴》卷四。因过食五味致伤。《医便·饮食论》:“五味入口,不欲偏多,多则随其脏腑各有所损,故咸多伤心,甘多伤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酸多伤脾。《内经》曰,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人参、生黄芪、煅石膏、制半夏、麦门冬、白芍药、甘草、川芎、当归、黄芩各八分,生地黄二钱,竹叶十片。加生姜三片,灯心二十根,水煎,食远服。功能生津止渴。治痈疽发背,
见《福建民间草药》。又名金柿根、猴局根。为蔷薇科植物硕苞蔷薇Rosa bracteata Wendl.的根。分布浙江、福建、湖南等地。甘,温。健脾,益肾,理气,固涩。治久泻,脱肛,水肿,脚气,疝气,风
【介绍】:见王冰条。
即乳滞、食积的治疗方法。见《幼科类萃》。详调小儿脾胃条。
病证名。①指小儿在母胎时感寒所致的症候。《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七:“小儿在胎时,其母将养,取冷过度,冷气入胞,伤儿肠胃,故儿生之后,冷气犹在胃肠之间。其状儿肠胃冷不能消乳哺,或腹胀,或时谷利(乳食不化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