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痉

湿痉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感受湿热病邪而致的痉证。湿热病邪。侵袭经络,以致身热不扬抽搐,或四肢痉挛,角弓反张。治宜清热化湿为主,如甘露消毒丹。清·吴鞠通《解儿难》:“湿为浊邪,最善弥漫三焦,上蔽清窍,内蒙膻中。”故湿痉多伴有神志模糊,谵语等。见于急性中毒性脑病等。治宜清热化湿,用菖蒲郁金汤,偏热者煎送至宝丹;如秽浊甚者,用苏合香丸

猜你喜欢

  • 浮飘

    见《四川中药志》。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

  • 乌檀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胆木之别名,详该条。

  • 应钟

    六吕之一。详六吕、六律条。

  • 瘀呃

    病证名。指瘀血阻滞所致的呃逆。《证治汇补·呃逆》:“瘀呃,心胸刺痛,水下即呃,脉芤沉涩。”《医林改错》卷上:“呃逆俗名打咯忒,因血府血瘀。”《张氏医通·呃逆》:“有饮热饮冷而呃,背微恶寒,目睛微黄,手

  • 樟木皮

    见《生草药手册》。即樟树皮,详该条。

  • 五套丸

    即丁香五套丸,见该条。

  • 阳窟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腹结,见该条。

  • 幼幼近编

    儿科著作。又名《证治大还幼幼近编》。4卷。清·陈治撰。十七世纪末刊行。本书为《证治大还》之一种。前三卷主论痘疮主治,后一卷论小儿杂病诊法及证治。

  • 独阴

    ①有阴而无阳。《丹经》:“孤阳不生,独阴不长。”②经外奇穴名。《太平圣惠方》:“张文仲灸法,疗卒心痛不可忍,吐冷酸绿水及元脏气,灸足大指次指内横纹中各一壮。炷如小麦大,下火立愈。”《奇效良方》作奇穴,

  • 二十九号升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苏木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