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托疽。见该条。
证名。指阳气虚衰所出现的病证。出《素问·调经论》。多见于慢性疾患,因素体阳气虚弱,或病邪损伤阳气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阳虚者,火虚也,为神气不足,为眼黑头眩,或多寒而畏寒。”症见面色白,短气懒
【介绍】:见王丹条。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
经脉的通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倒吊蜡烛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因咳嗽引致胁痛发作,或因胁痛而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胁痛应嗽,肝藏血,咳嗽气涩不利,咳应两胁,小柴胡加青皮、苏子。”参见肝经咳嗽、咳嗽条。
见《医学入门》卷六。即摩腰膏,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中:“外踝疽即脚拐毒,俗名穿拐毒,属足三阳经脉络也。”参见附骨疽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