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病条辨医方撮要

温病条辨医方撮要

书名。2卷。清·杨璿撰,黄惺溪纂。刊于1841年。本书系黄氏将杨璿《寒温条辨》一书予以提要撮精编纂而成。书中辨析伤寒温病温疫之异,并扼要地介绍温热病多种病证,卷末有临床较常用的温病十五方及可供参考的附方三十余首,均详其主治及用法。

猜你喜欢

  • 祝味菊

    【介绍】:民国时期医家。四川人。曾在上海国医学院任教,主张吸收西医之长处以改进中医,著有《伤寒质难》。

  • 空肠

    出《名医别录》。为黄芩之别名,详该条。

  • 胞浆水

    即羊水。详该条。

  • 骨名。《素问·骨空论》:“辅骨上横骨下为楗。”即股骨。详该条。

  • 广西本草选编

    方药书。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编。上下两册,载药1000种,并附有插图。每种药按别名、识别、采集加工、性味效用、主治用法等论述。并附有预防、传染病、内、儿、外、妇产、五官、皮肤等科常用中草药处方544首

  • 缩沙蜜

    出《药性论》。为砂仁之别名,详该条。

  • 缠豆藤

    出《李氏草秘》。为菟丝之别名,详该条。

  • 滞热丹毒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七十六。又名伤食发丹、食滞丹毒。小儿丹毒之一。多因小儿乳食过多,不能运化,蕴热于内,达于肌表而生。初发形若赤游丹,游走缓慢,且见发热面赤,口酸,舌有黄苔,治宜先消滞,服保和丸,余

  • 形肥经少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多因体质肥胖,脾虚气衰,水谷精微不能运化为血,反化为水湿痰涎所致。症见身体益胖,月经逐渐量少,色淡质稀,或夹带下等。治宜健脾除湿。方用二陈汤加当归、川芎。

  • 泡叶乌头

    见《云南中草药》。为小白撑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