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谵语。详该条。
出《温热论》。治疗温病胃燥津伤的方法。温热病挟浊邪传入气分,浊邪不化,而热伤气津,舌苔虽白厚而干燥,是胃中津液损伤之象,治宜先养津,后化浊。养津用麦冬、玄参、荸荠汁、鲜芦根等清润药,再加甘草以守护中气
《古今医统大全》卷八十一方。当归、延胡索各一钱,川芎、白芍药、生地黄各五分,桃仁、红花、牛膝各七分。水煎,空腹服。治瘀血肠痈,小腹硬痛。若大便秘,加大黄。
见《广州植物志》。为蓬莪术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又叫齿豁,即牙缝疏豁。症见牙齿疎且排列不齐。详齿豁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即血漏。见血漏条。
即葳蕤汤第一方,见葳蕤汤条。
见《中药通报》(5):205,1956。为蛤蟆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伤寒指南论》1卷,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