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经疏》。指治疗诸气病证的三大治法。即补气、降气调气、破气。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鸡蛋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西法针灸条。
【介绍】:见余午亭条。
①见《广西中草药》。为山大颜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八爪金龙之别名。③见《广州植物志》。为朱砂根之别名。④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三对节之别名。各详该条。
证名。胀病之一。《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医醇賸义·胀》:“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气血皆少,为清静之腑,寒气干之,故胁痛口苦;气郁不舒,故善太息也。当轻扬和解,后
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枸骨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第一百五十一。指赤白带下。详该条。
病名。生长在皮肤上的赘瘤。出《外科正宗》卷四。由于肝失血荣,以致筋气外发而生。本病初起如赤豆大,质硬,时久表面微呈枯槁,逐渐碎裂,蓬松如刺,形如花蕊。多发于手、足、头皮、胸乳等处。治疗:根蒂细小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