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金匮要略》。即狐疝。见该条。
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腑。详该条。
出《喉科秘旨》卷下。即悬壅垂之俗称,详该条。
【介绍】:见黄元御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病证名,见清·文叔来《慈幼便览》。多由脾虚不振,运化失常,水湿不化,聚而生痰,痰湿下注,并走肠间而成。证见泻无定时,质稠而粘,并有神疲乏力等。治宜健脾化痰,用神术散加茯苓、半夏。
见草药图经条。
见医学摘粹条。
推拿手法名。又名缕法。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用手握住肢体,然后一松一紧,自上而下循序移动。多用于四肢部。有理顺筋脉的作用。
病名。出《仙传外科秘方》卷九。即乳发。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