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即痘痂。详该条。
病证名。病因形体肥盛,湿痰壅阻,躯脂逼迫冲任,以致经血不得及时下达,故而经行错后,血色淡,质稠粘,带下连绵,心悸头眩。治宜健脾除湿,化滞导痰。方用六君子汤加苍术、香附、南星。
即大便。详该条。
见《河南中草药手册》。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黄凯钧条。
骨名。出《素问·骨空论》。又称,又名血盆骨。即锁骨。参见拄骨条。
证名。①指疼痛横连胸膈。《证治要诀·膈痛》:“膈痛与心痛不同,……膈痛则痛横满胸间,比之心痛为轻,痛之得名,俗为之称耳。”《证治准绳·杂病》:“膈痛多因积冷与痰气而成,宜五膈宽中散,或四七汤加木香、桂
出《神农本草经》。指两种药物同用可能产生毒性或副作用。如乌头反半夏。
病名。又名产后痨。《经效产宝》:“产后虚弱,喘乏作寒热状如疟,名为蓐痨。”因产后气血耗伤,调理失宜,感受风寒,或忧劳思虑等所致。症见虚羸喘乏,寒热如疟,头痛自汗,肢体倦怠,咳嗽气逆,胸中痞,腹绞痛或刺
①见《江苏药材志》。为杜衡之别名。②出《神农本草经》。为菥蓂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