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新本草纲目》。为乌梢蛇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又名《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50卷。隋·巢元方等撰于610年。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因和证候学专书。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20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症候等。诸证之末多附
见《摘元方》。为荭草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诃子,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黄练芽之别名,详该条。
见傅青主女科条。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指全身穴位。《素问·调经论》:“人有精气津液,四支九窍,五藏十六部,三百六十五节。”王冰註:“三百六十五节者,非谓骨节,是神气出入之处也。”三百六十五是约数,当时实际穴位不足此数。
膈证之一。指因七情郁结,痰涎凝聚所致的病证。《重订通俗伤寒论》第九章:“饮食入胃,便吐粘涎,膈塞不通,便结而粪如羊矢者,此气郁挟痰阻塞胃脘也。名曰痰膈。”治用辛润涤痰法。如五汁饮加狗宝,或程氏启膈饮加
见《天宝本草》。为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