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10卷。清·年希尧撰于1735年。本书系将《本草纲目》中的附方分类编辑而成。分为诸风、痉风、项强、癫癎、卒厥等113类,每类均分列病症及其所用的方药。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釜脐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刘哈刺八都鲁条。
见保赤汇编条。
①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附于肝,内藏胆汁,助胃消化。《脉经》:“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有中精之府之称。胆的功能称胆气。胆气除分泌胆汁外,还包括中枢神经的部分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
见《四川中药志》。为白花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聚开障。详该条。
眼科病证。指白睛赤丝血脉侵入黑睛,影响视力的证候。《审视瑶函》:“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棱骨痛,或脑顶痛,或半边头肿痛是也。治宜温之散之。赤脉翳从下而上者,或从内眦出外者
指纹深红紫暗,主热邪郁滞(见《四诊抉微》)。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