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亦称胎前白带。在正常情况下,孕后白带较平时可稍为增加。如超出正常现象,则为病态。多因孕后脾虚运化失职,或胞虚寒冷,寒湿凝滞,伤及冲带二脉,以致白带量多。治宜健脾固摄。方
《金匮要略》方。桂枝、炙甘草、生姜各三两,芍药六两,大枣十二枚,饴糖(烊化)一升,黄芪一两半。水煎,分三次服。治阴阳气血不足,腹中拘急,自汗或盗汗,身重或不仁,脉大而虚等症。若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
《医醇賸义》卷二方。人参、半夏、陈皮各一钱,丹参三钱,茯神、柏子仁、当归、郁金各二钱,沉香四分(人乳磨冲)。水煎服。治心受燥凉,心烦而膈上喘满。
即温肾。详该条。
关节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髋关节,详髀枢条。
①又名季肋、软肋、撅肋。相当于侧胸第十一、第十二肋软骨部分。《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②章门穴别名。见《针灸大全》。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腹侧,腋中线第十一肋骨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未婚女子由于气滞血瘀而致经闭,腹胀作痛者。治宜行气活血化瘀。方用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
病证名。①指口、耳、鼻皆出血。见《圣济总录》卷七十。又名鼻大衄。详见该条。②指九窍同时出血。《血证论》卷二:“大衄者,九窍出血之名也。此非疫疠,即中大毒。人身止此九窍,而九窍皆乱,危亡之证,法在不治。
【介绍】:明代医生。字克企。原籍姑苏(今江苏苏州)。祖父严道通,以医业起家,后来迁居金陵(今南京一带)。永乐(1403~1424年)年间,在太医院学医,后行医,有医名。
痰证之一。指痰液在体内停积日久的病证。《明医杂著·痰饮》:“久而重者,黄浊稠结,咳之难出,渐成恶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亦可见潮热咳嗽,有似内伤阴火。宜用熟地、茯苓、山药、苡仁、芡实、萸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