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艾灸补泻,见该条。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名词。出汉·马王堆医书《合阴阳方》。即阴蒂。
病证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多由痰火邪毒上冲,或杨梅疮毒结于咽喉所致。症见上腭腐溃,甚或溃蚀与鼻相通。治宜清火解毒,祛腐生肌。可选用五宝散、五味消毒饮等加减;或可用银花,土茯苓、白藓皮、威灵仙、黄
即保安万灵丹,见该条。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为救必应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朱权条。
①食管的末段。②鸟类受食之处。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天蛇头。证治见指疔条。
见伤寒论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