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王朝弼条。
皮肤针疗法之一,因使用滚刺筒进行刺激故名。参见滚针筒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红丝瘤。多因母体蕴热更兼血瘀结滞而成。初生婴儿头部、胸乳间生局限性肿块,色紫微硬,漫肿略疼,或大或小。治宜用针刺破瘤体,后服五福化毒丹,外贴黄连膏。即血管瘤。
出《神农本草经》。为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指妇人年五十外或六、七十岁,本已绝经而忽然又再行经者。多因肝脾损伤,血失藏摄,或精伤而动命门之火,气郁而肝火妄动,两火交并迫血妄行所致。证见下血色紫有块。治宜补益肝肾健脾。方
十三鬼穴之一。《备急千金要方》:“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第十针直鼻上入发际一寸,名鬼堂。”所指即上星穴。又《千金翼方》作尺泽穴别名。
南方之极,与北极相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奔南极。”
见《卫生简报》(3):11,1971。为飞扬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金刚散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李惺庵条。